博彩楼

长者助手
手机版
设为博彩楼|加入收藏
博彩楼 > 专题 > 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 > 成果展示

珠海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采集全面完成

时间 : 2025-02-13 11:20 来源 : 本网 作者 : 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、珠海市文广旅体局 【字体: 【打印】
分享到:

《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》提出“通过普查,加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信息化建设,改善区域不均衡状况,提升文物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。”珠海市普查办围绕顶层设计、数字采集、数字存储、运用展示等方面开展文物保护单位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工作,2024年完成66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数字化采集工作。

一、顶层设计体系化。提前谋划,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和四普经费实际,确定对全市所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,包括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、3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和高精度的采集、记录、存储,普查内容全达标的同时形成高清图、视频等资源,为数字化利用奠定基础。

二、数字采集规范化。使用国产化先进设备进行采集,确保普查数据高效性、准确性与安全性。设备接入北斗定位系统并采用国标大地2000坐标系可精确定位,三维近景测量保证文物采集数据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,为四普工作内业绘制平面矢量图提供数据基础,国产化特性为数据安全提供保障。

图片1.jpg

图片2.jpg

三、数字存储智能化。采用全自动高效空间数据采集方式,避免对文物直接接触,降低文物受损风险,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。文物保护单位数据以标准三维模型格式进行存储,为后续文物保护工程提供全面精确的数据支撑。

四、运用展示多元化。普查数据成果转变为静态资源,构建珠海市不可移动文物云资源数据库,与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、国土空间规划“一张图”等平台共享用以科研、规划,可上传至各类新媒体平台,促进文物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,提升珠海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