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韶关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,推动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,丰富群众文化“菜篮子”,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。
做强基础设施
近年来,韶关市深入开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。按照“一馆(站)一策”原则,为140个馆(站)量身定制整改措施,实现“三馆一站一中心”全覆盖,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达标比例实现跨越式提升。目前,全市文化馆、图书馆、乡镇(街道)综合文化站达到二级馆(站)以上标准的比例分别为100%、63.6%和100%。
疏通发展路径
韶关市精心谋划改革突破,疏通公共文化发展路径。目前,全市建成风度书房83间,实现了中心镇全覆盖,累计接待读者680.7万人次,借阅图书192.6万册次,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;创新扩展城乡公共文化新空间,全市建成“粤书吧”13间,其中,丽宫国际温泉酒店“粤书吧”项目入选广东省2021年度“粤书吧”最佳实践案例;打造了1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试点单位。
乳源瑶族自治县通过盘活各类资源,将公共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、文化志愿服务与文明实践融合、队伍建设与服务购买融合、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融合,在破解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、用难题上形成了“两改两融”模式经验,并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,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。
培育“韶关”品牌
韶关市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,培育“韶关”品牌服务项目。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,打造了“风采学堂”和“风度沙龙”两大阅读推广品牌;做强做实全民艺术普及工程,近年来,市、县文化馆开办了中国舞、古筝、硬笔书法、美术、流行声乐等231个公益培训班;培育公共文化品牌服务项目,打造了韶关市群众艺术花会、韶关市文化志愿者送欢乐下基层、“我们的节日”、韶关市“非遗游”等品牌文化群众活动;深入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,南雄市珠玑镇“民俗文化之乡”、翁源县“民间书画艺术之乡”、乳源瑶族自治县“瑶族刺绣之乡”等3个县(镇)被评为2021-2023年度“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乳源瑶族自治县“瑶族刺绣之乡”被评为2021—2023年度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
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,韶关市依托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、网络直播平台、手机终端等,精心组织线上看大戏、线上公益培训、“音频诗书”等群众文化活动。2021年,全市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近300场,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近千万。2021年“百歌颂中华”歌咏活动线上线下参与总量超146万人次,“同饮一江水”2021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、韶关民间艺术花会、“百歌颂中华”比赛、韶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体育舞蹈表演晚会等受观众热捧。